行者说历史99-四朝元老晚节不保
作者:行者 发布时间:2021-05-27 23:56 分类:博客|历史 浏览:2315 评论:2
唐朝的灭亡,藩镇割据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,唐朝末代皇帝——唐哀帝本人,也是被黄巢起义军投降过来,后来成为唐朝节度使的朱温杀害,并取代其皇位的(建立后梁王朝)。由此可见,唐朝之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,便是消除军阀,可惜,在五代十国时期,五十多年里,一直都是“城头变幻大王旗”的状态。其中最强悍的后周王朝,在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,把疆域扩展到最大之后,也未能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,很不幸地被手握重兵的节度使赵匡胤集团给捡了便宜。要说当时的后周也不是没有力挽狂澜的人才,只不过有重要人物在关键时候未能坚持操守。
最典型的便是后周太祖、世宗、恭帝三朝的宰相——王溥,属于气节上的确有一些问题的肉食者,三朝宰相,朝廷重臣,高官厚禄,却把上头领导给出卖了。最初,王溥发现赵匡胤等人阴谋不轨的时候,选择了与之暗通款曲,而不是坚定地制止此类行为。等到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,黄袍加身,回到后周都城开封的时候,时任“后周宰相”的王溥,居然迫不及待地冲下台阶,拜见了名义上还是自己下级的“后周殿前都点检”赵匡胤(虽然此人已经放弃了此职务),毫无违和之感。有了这样的表态,王溥得以摇身一变,由后周的丞相变为北宋的丞相,算是保住了自己的荣华富贵。至于后周的社稷和孤儿寡母们,已被他完全抛之脑后。
王溥曾经写过一首七律《谢进士张翼投诗两轴》,文笔很好,意境也很高远。但就是这么一篇佳作的作者,其德与才,是完全不匹配的。当然,对于这种人,刀光剑影中爬出来的宋太祖也不会很放心。公元960年,北宋开国“元年”,王溥不变职位变“单位”。然而在四年后,迅速被免去实际职务,只是名义上加封为“太子太保”。又过了三年,为了显示对前朝高级官僚们的关怀,王溥被加封为“太子太傅”,还是虚衔。又过了两年(公元969年),进一步被加封为“太子太师”,简直是极尽“恩宠”,只不过这一切都是浮云。此时,北宋的“杯酒释兵权”早已完成,传统的宰相职权也被分出一部分交给枢密院,三司使,并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副职,实现了以“冗官”“冗兵”“冗费”为目标的“改革”。在这种“新常态”下,王溥之流再想什么歪点子,也都翻不起大浪来。据说当时的著名武将王彦生,就不大看得起王溥这类人,经常在巡逻的过程中,到王溥家坐坐,还想“喝两杯”。王溥倒是心里明白,这是敲诈钱财来了。不过,后来王彦生干的太过分,满朝文官都很气愤,连皇帝赵匡胤也看不下去了,于是将其调离京城,弄到唐州去充当团练使,至此,王溥才算跳出火坑。
有时候,所谓的“表忠心”活动,基本上就是个笑话。某些发言最积极,或是“心得”写的最好的人,暗地里不知道在想什么,又准备去做什么呢。至于某些“学习”,多少次都没用滴,何况有的“学习”根本就是一种形式主义。还有些人,即便现在看起来好像“无限忠诚”,也许是暂时还没有寻找到,或是还没有谈拢一个将别人给出卖掉的好价钱罢了。
汉高帝(刘邦)、汉惠帝相继离世后,吕后临朝称制,大封自家兄弟们。右丞相王陵很是不平,直言不讳道,当年汉高帝与大臣们有“白马之盟”,约定“非刘氏而王,天下共击之”。左丞相陈平,太尉周勃则是在和稀泥,说汉高帝平定天下,封老刘家的人为王,而现在吕后执政,想封老吕家人,也是可以的。下班后,王陵很是气愤,责问陈平、周勃在朝堂上为什么不坚持原则。陈平悠悠的说:“在朝廷上当面争论,我不如你,保全刘氏天下,定刘氏之后,你也不如我。”两个月后,王陵被吕后解除了实际职务,赶回家赋闲,陈平则选择了“大隐隐于朝”,在更高等级的右丞相职位上长期潜伏,等待时机。八年后,吕后病逝,吕氏集团群龙无首,一时间陷入混乱。在朝中的陈平、周勃、刘章、刘兴居等人迅速行动起来,与地方上的刘襄、灌婴等人里应外合,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,把吕氏集团一网打尽。
还是本山大叔说的好,“不要看广告,要看疗效”。换句话说,“历史虚无主义”不能随便简化为一种非黑即白的判定。正如王溥这样的人,文章写的很好,上头领导也很喜欢,在某些时候头脑也很“灵活”,但他真的是“贰臣”呢,虽然挣了个四朝元老的名号,却晚节不保~~~
相关推荐
你 发表评论
欢迎- 博客|历史排行
- 标签列表
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:
行者 评论于 2021-06-17 17:22:56 回复
呵呵
Fong 评论于 2021-06-17 16:39:07 回复
有人十朝元老,流水的皇朝,不动的官职,死后还封王。
行者 评论于 2021-06-17 17:22:56 回复
呵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