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
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| 非著名历史学爱好者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博客 > 博客|旅游与摄影 > 正文

寿县博物馆-新馆(20171028)

作者:行者 发布时间:2017-10-28 21:11 分类:博客|旅游与摄影 浏览:859 评论:4



差不多二十年前,也就是【行者】上中学的时候,搞过一次前往寿县古城(县城寿春镇)的自驾游,不过,因为当年的条件还比较有限,交通方式是爸爸骑摩托车带着我往返,记得那次前往时,寿县博物馆还“寄居”在古城东北角的报恩寺里面,场地甚是局促,尽管有许多相当珍贵的文物,却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转来转去仔细欣赏。

现在,“故地”重游,第一个感觉就是变化万千。寿县博物馆已于2006年搬迁到位于古城西大街上的新馆,正对着寿县孔庙,周围一大片都属于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区域。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是三层高楼,有着汉代宫殿风格的屋顶,真的很气派哦。就往返的交通来看,我也有了自己的汽车,全程走高速,只需要一个半小时,轻松多了。

一、博物馆外观

要说真的挺巧,我们从寿县古城的南门进去,穿过整个南大街,没有停车位,也没有看到合适的饭店。抵达十字街(口)时,发现北大街封闭施工,只能左转进入西大街,又前行一段,忽然发现一处小饭店,门口停车位还挺宽敞,赶紧拐进去,没想到,这就是寿县博物馆(新馆)的东面墙外,如下图,寿县博物馆东墙外有四个历史名人雕塑,当时正值午饭时间,匆匆经过,未能仔细研究,好像从左到右依次为孔忠、宓(音mi四声。没错,石碑上,这哥们的名字就一个字)、曹邱、陈亢。图片编号120743

下图为寿县博物馆的主楼。图片编号130530

寿县博物馆广场的最北面,也就是与寿县孔庙隔着西大街正对着的位置,有三个古色古香的大门,中间的匾额是“泮宫”,西侧的匾额是“快覩”(第二个字音du3声,是‘睹’的通假字),东侧的匾额是“仰高”。就匾额上的这三个词来看啊,【行者】觉得,不应当是寿县博物馆的组成部分,而应当是马路对面孔庙的大门。或者可以这么说,这三扇门并不是对着北面的西大街路面的,而是向南开,只不过现在的西大街将其与后面的孔庙给分隔开了。

下图为寿县博物馆北面的正中大门。图片编号134919

下图为寿县博物馆北面的东侧门。图片编号130352

寿县博物馆是个县级事业单位,但里面的藏品之丰富,之珍贵,远远超过了其“行政级别”。因为寿县在历史上是个响当当的城市,妥妥的淮河沿岸第一城,甚至可以算得上部分时期的“全国十大都市”之一。据说现在的寿县博物馆有超过一万件藏品,主要分为七个陈列区:楚都遗珍、晚蔡履迹、楚墓撷宝、汉魏流韵、璀璨文物、淝水之战、翰墨流芳、彩瓷缤纷、古窑之光、宗教艺术。其中楚都遗珍、晚蔡履迹、汉魏流韵、淝水之战绝对是珍品中的珍品,这这得益于春秋战国到秦汉,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,寿县(或称作:寿春/寿州/寿阳)经历了历史上最辉煌的阶段,要么是楚国、淮南国的国都,要么是东南(主要是淮河以南,包括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地)第一大城市,至少,也是南北政权倾力争夺的焦点。

二、主要藏品

这次游览寿县博物馆,有些遗憾的是,叫叫同志不大喜欢室内昏暗的灯光,没几分钟,就要求出去了。于是,仅仅游览了二楼的几个展厅,差不多是楚都遗珍、晚蔡履迹、楚墓撷宝、汉魏流韵、璀璨文物、淝水之战这几个陈列区,三楼就没有上去了。有许多藏品也没有仔细看,并造成了这篇游记部分地方表述的可能有误,还请大家多提意见。

下图为寿县博物馆“楚都遗珍”展区的标牌。图片编号131252

下图为车马器的复原图,画的非常详细,可以作为科普资料了^_^ 图片编号132019

下图为上面车马器的华盖部分,没错,除了这些青铜组件,其余东东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,或者说是完美的融入了地下的泥土。图片编号132045

下图为汉魏流韵入口处的羊石雕,非常典型的汉代艺术风格。图片编号132620

下面三张图为汉朝时的陶制房屋模型,相信大家上学的时候,在历史教科书上经常见到过。

那个时候,我天朝的常规住宅格局,是二楼住人,一楼架空养猪,厕所在后面,有“专用通道”直达猪圈(后面不能再继续写了,【行者】自己都开始恶心了)。“家”这个汉字,上半部分是“屋顶”,下半部分为“豕”,就是猪,所以,表示的就是这么一幅场景,如下图右边那个。至于穷人家嘛,正如我们从近代以来的一些照片上看到的一样,只有一层平房,人畜混杂居住。下图编号133225

下图为相对少见的一种陶制房屋模型,是个四层的高楼。一般来说,在混凝土出现之前,两层以上的高楼都是很少见的,因为砖块和木头的纵向支撑力有限,而巨型木头又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的。图片编号133233

下图中的两个陶制房屋模型稍微简单了些,但工艺不差,尤其是左边那个,表面的花纹相当细致。图片编号133245

三、青铜器

寿县博物馆的青铜器是一大看点,因为在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,青铜器是整个金属加工业的主流。实际上即便是到了汉朝,也只有部分地区在农业生产(农具)方面用上了铁器。以前常有历史教科书上说,秦国因为率先普及了铁制农具,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,于是打败了其他六个大国,但近几年陆续有历史学家提出,铁器替代青铜器是没有那么快的。

下图为寿县博物馆“楚都遗珍”展区入口处的楚大鼎,当然,你我能看到的,确定是个仿制品。据说当年出土的真家伙,直接送到了省城合肥的安徽博物院请点击这里查看,一直存放在恒温恒湿的地下仓库中。不过,我们的伟大领袖亲眼见过,当即惊呆了,只说出一句话:“好大一个鼎”。伟大领袖与真鼎的那张合影,如今悬挂在安徽博物院的入口大厅。春秋战国时期,楚国建都于寿县的时候,正是楚国最富裕,最强大的阶段(虽然很快就盛极必衰了),因为楚国国都一般都叫做“郢”,所以当时在这里用黄金铸造了许多钱币,都命名为“郢爰(ying3声yuan2声,下面还会有更多的古代汉字与发音的科普^_^),后世两千多年,从寿县到六安的这一片区域,经常有挖出来此类钱币的事情,由此可见,真是迪拜一样的生活方式啊。再回到原话题,这个鼎高一米多,直径接近90厘米,是楚王的“私人收藏”,绝对的霸气,号称东周时期最大的圆形鼎,唯有司母戊大方鼎才能与之媲美。图片编号131246

好大一口“锅”图片编号132141

下图中物品的学名记不清了,好像有印象是一种“缶“,属于酒器的范畴,这个还需要请懂行的人来指教一下。当时,叫叫对此很感兴趣,大家可以注意玻璃上叫叫专注的神态。记得我还逗他玩儿,说这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吃麻辣涮的装备^_^ 图片编号132153

下图好像是箭壶,就是贵族们休闲娱乐时,喝着酒投箭入壶的那种“玩具”。图片编号132307

下图应该是一种“簋”(gui1声),相当于现在圆桌上公用的盛着饭的大碗。图片编号132307

下图为大名鼎鼎的“鄂君启节”!这是楚怀王发给“鄂君启”的通行证,“鄂”是地名,“启”是人名(此人据说为楚怀王的儿子)。这个“节”的主体由青铜制成,因为形状像竹节,就命名为“节”了,不过,上面的文字都是用金银镶嵌的。“鄂君启节”记录了“启”经陆路、水路运输货物及纳税的规定,范围包括安徽、湖北、湖南的长江、汉江、湘江流域。记得先前在湖北省博物馆,也看过这个,但寿县才是最初的出土地和签发地,因为当时寿县(郢)正作为楚国的国都。图片编号132417

下图为一组青铜镜,别看这些展示好像是有些陈旧,外加蒙上了一层厚厚尘土的样子,在我天朝,真正使用过程中的青铜镜,表面还是相当光滑,反光度还是相当出色的,我天朝在这方面的铸造工艺绝不是吹牛。图片编号133052

下图为青铜剑的展示区,寿县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剑还是相当精美的,有一处还附了个放大镜,可以观察到剑柄上的花纹,不是一般的细致和繁复。图片编号131736

下图为戈的展示区。小伙伴们不要被某些古装剧给忽悠了哦,要知道,春秋战国时期,戈才是军队里最常见的武器,而不是矛!就算马拉战车上的士兵,也是手持戈的。图片编号131745

下图为盾,展示牌上是这么写的,不过我认为表述的不确切,应该是盾朝敌人那一面的正中镶嵌物,而整个盾的面积会很大,并且为皮质或木质,只不过可能是因为地下埋藏的时间太久,已经腐朽不可得。图片编号131836

下图为青铜制编钟。编钟是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乐器,或可以算作礼仪活动用品^_^ 图片编号131904

下图为回纹青铜匜(yi3声),通俗点说吧,就是个盛水和洗手洗脸的盆,左边那个口,可以倒出水,让别人在旁边伸手接着,用流动的水洗手,很是卫生哦。图片编号131915

四、沙盘展示

与其它博物馆相同,寿县博物馆(新馆)也设置了许多沙盘展示,很是直观。

下图为芍陂(que4声bei1声,这又是古汉语遗留下来的独特发音哦)的沙盘演示,湖四周岸边的小屋子,都是灌溉渠道的闸口位置示意。芍陂就是现在的安丰塘,最初建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(那个相当有名的楚庄王在位期间),是我国古代早期最大的水库类灌溉工程,与都江堰、漳河渠、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。不过,当年的芍陂可比现在的安丰塘面积大多了,周长最高峰时可达到320华里,其北岸已经很接近寿县古城,而不是像今天这样仅止步于安丰塘镇,离寿县县城还有三十公里以上的距离。芍陂的萎缩是从元朝开始的,主要是由于豪强地主围湖造田,但即便如此,现在安丰塘仍然是淠史杭灌区淠东干渠末端的重要调节水库。图片编号131410

下图为芍陂沙盘旁的孙叔敖塑像,历史学界普遍认为,孙叔敖主持修建了芍陂,后来,他成为楚国的令尹(相当于丞相),辅佐楚庄王成为“春秋五霸”之一。图片编号131616

下图为淝水之战的沙盘,这场战役让寿县(寿春)名扬天下,比之前做楚国国都(郢)的时候影响力还要大。同时,还附带着生产了许多成语和典故,比如投鞭断流、东山再起、风声鹤唳、草木皆兵、敌众我寡、踉踉跄跄、来势汹汹、围棋赌墅…… 图片编号133604

五、淮南王的豆腐

寿县是我天朝豆腐的最早发源地。西汉初年,淮南王刘安的封地在寿春,除了牵头编撰《淮南子》这部巨著,努力将自己包装成学术领袖外,这哥们还喜欢搞化学实验,当然有时候也算是炼丹之类的“封建迷信活动”。不过,这哥们意外地发现了将黄豆变成豆腐的方法,为我天朝开创了“豆制品”这一大常见食品门类,真的是从根本上丰富了吃不起肉的百姓们的餐桌。个人觉得,这比创造那些“鸡犬升天”等成语有益的多,因为美食比学习要招人喜欢^_^

下图为清朝光绪年间重新印刷的《淮南子》。图片编号133041

至于现在的淮南市,虽然是寿县的上级行政区划,但其前身仅仅是“淮南矿务局”而已,也就一百年的历史。寿县可是有两千年以上的全国出名史呢。

寿县博物馆新馆里专门有一块区域,展示了“古法”豆腐的制作过程,成年人和小朋友都会喜欢的。

下图编号为132727

豆腐制作过程之:选豆,泡豆。图片编号132745

豆腐制作过程之:磨浆。图片编号132755

豆腐制作过程之:晃单,挤浆。图片编号132827

豆腐制作过程之:煮浆,杀沫。图片编号132834

豆腐制作过程之:杀沫,点膏。图片编号132905

豆腐制作过程之:蹲脑、压单。图片编号132941_1



标签:


已有4位网友发表了看法:

  • 行者

    行者  评论于 2017-12-01 22:49:38  回复

    一点点随笔而已,呵呵

  • 似水流年

    似水流年  评论于 2017-12-01 14:59:43  回复

    教科书般的游记,厉害

    • 行者

      行者  评论于 2017-12-01 22:49:38  回复

      一点点随笔而已,呵呵

  • 行者

    行者  评论于 2017-12-01 12:45:19  回复

    里面藏品非常丰富,一整天都看不完的^_^

  • 大秦锐士

    大秦锐士  评论于 2017-12-01 09:37:55  回复

    这个博物馆我一直都想去看看

    • 行者

      行者  评论于 2017-12-01 12:45:19  回复

      里面藏品非常丰富,一整天都看不完的^_^

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:

  • 请填写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