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七言诗]丽人行 这首诗被浏览了19次 |
[唐朝] 杜甫 |
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。 态浓意远淑且真,肌理细腻骨肉匀。 绣罗衣裳照暮春,蹙金孔雀银麒麟。 头上何所有?翠微盍叶垂鬓唇。 背后何所见?珠压腰衱稳称身。 就中云幕椒房亲,赐名大国虢与秦。 紫驼之峰出翠釜,水精之盘行素鳞。 犀箸厌饫久未下,鸾刀缕切空纷纶。 黄门飞鞚不动尘,御厨络绎送八珍。 箫鼓哀吟感鬼神,宾从杂遝实要津。 后来鞍马何逡巡,当轩下马入锦茵。 杨花雪落覆白苹,青鸟飞去衔红巾。 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! |
注释与赏析《旧唐书·杨贵妃传》载:“玄宗每年十月,幸华清宫,国忠姊妹五家扈从。每家为一队,着一色衣;五家合队,照映如百花之焕发。而遗钿坠舄,瑟瑟珠翠,璨瓓芳馥于路。而国忠私于虢国,而不避雄狐之刺;每入朝,或联镳方驾,不施帷幔。每三朝庆贺,五鼓待漏,靓妆盈巷,蜡炬如昼。”又杨国忠于天宝十一载(752)十一月拜右丞相兼文部尚书,势倾朝野。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二载(753)春。 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,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,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。诗分三段: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,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;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;末写杨国忠的骄横。全诗场面宏大,鲜艳富丽,笔调细腻生动,讽刺含蓄不露,通篇只是写“丽人”们的生活情形,却达到了如前人所说“无一刺讥语,描摹处语语刺讥;无一慨叹声,点逗处声声慨叹”的艺术效果。 ①三月三日:为上巳日,唐代长安士女多于此日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。 ②水边:指曲江。 ③态浓:姿态浓艳。意远:神气高远。淑且真:淑美而不做作。 ④肌理细腻:皮肤细嫩光滑。骨肉匀:身材匀称适中。 ⑤“绣罗”两句:用金银线镶绣着孔雀和麒麟的华丽衣裳与暮春的美丽景色相映生辉。绣罗,刺绣的丝织品。裳(cháng),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。 ⑥翠微:薄薄的翡翠片。微:一本作“为”。㔩(è)叶:一种首饰。 ⑦珠压:谓珠按其上,使不让风吹起,故下云“稳称身”。 腰衱(jié):裙带。 ⑧就中:其中。云幕:指宫殿中的云状帷幕。椒房:汉代皇后居室,以椒和泥涂壁。后世因称皇后为椒房,皇后家属为椒房亲。 ⑨“赐名”句:指天宝七载(748)唐玄宗赐封杨贵妃的大姐为韩国夫人,三姐为虢国夫人,八姐为秦国夫人。 ⑩紫驼之峰:即驼峰,是一种珍贵的食品。唐贵族食品中有“驼峰炙”。釜:古代的一种锅。翠釜,形容锅的色泽。 ⑪水精:即水晶。行:传送。素鳞:指白鳞鱼。 ⑫犀箸(zhù):犀牛角作的筷子。厌饫(yù):吃饱,吃腻。 ⑬鸾刀:带鸾铃的刀。缕切:细切。空纷纶:厨师们白白忙乱一番。贵人们吃不下。 ⑭黄门:宦官。飞鞚(kòng),即飞马。 ⑮八珍:形容珍美食品之多。 ⑯箫鼓:两种乐器名。哀吟:指音乐宛转动人。 ⑰宾从:宾客随从。杂遝(tà):众多杂乱。要津:本指重要渡口,这里喻指杨国忠兄妹的家门,所谓“虢国门前闹如市”。 ⑱后来鞍马:指杨国忠,却故意不在这里明说。逡(qūn)巡:原意为欲进不进,这里是顾盼自得的意思。 ⑲轩:车的通称。锦茵:锦制的地毯。 ⑳“杨花”句:是隐语,以曲江暮春的自然景色来影射杨国忠与其从妹虢国夫人(嫁裴氏)的暧昧关系,又引北魏胡太后和杨白花私通事,因太后曾作“杨花飘荡落南家”,及“愿衔杨花入窠里”诗句。后人有“杨花入水化为浮萍”之说,萍之大者为蘋。杨花、萍和𬞟虽为三物,实出一体,故以杨花覆蘋影射兄妹苟且乱伦。据史载:“虢国素与国忠乱,颇为人知,不耻也。每入谒,并驱道中,从监、侍姆百余骑,炬密如昼,靓妆盈里,不施帏障,时人谓为雄狐。” ㉑青鸟:神话中鸟名,西王母使者。相传西王母将见汉武帝时,先有青鸟飞集殿前(见《汉武故事》)。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信使。 ㉒“炙手”二句:言杨氏权倾朝野,气焰灼人,无人能比。丞相:指杨国忠,天宝十一载(752)十一月为右丞相。嗔(chēn):发怒。 |
白话译文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,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。 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,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。 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,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。 头上戴的是什么珠宝首饰呢?翡翠玉做的花饰垂挂在两鬓。 在她们的背后能看见什么呢?珠宝镶嵌的裙腰多稳当合身。 其中有几位都是后妃的亲戚,里面有虢国和秦国二位夫人。 青黑色的蒸锅端出褐色驼峰,水晶圆盘送来鲜美的白鳞鱼。 她们捏着犀角筷子久久不动,厨师们快刀细切空忙了一场。 宦官骑马飞驰不敢扬起灰尘,御厨络绎不绝送来海味山珍。 笙箫鼓乐缠绵宛转感动鬼神,宾客随从满座都是达官贵人。 有一个骑马官人是何等骄横,车前下马从绣毯上走进帐门。 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,青鸟飞去衔起地上的红丝帕。 杨家气焰很高权势无与伦比,切勿近前以免丞相发怒斥人! |
行者的注解--- |
叫叫未阅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