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歌词]知识青年从军歌
   本条记录 当前有349个赞
  [中华民国] 孙立人

君不见,汉终军,弱冠系虏请长缨,
君不见,班定远,绝域轻骑催战云!
男儿应是重危行,岂让儒冠误此生?
况乃国危若累卵,羽檄争驰无少停!
弃我昔时笔,著我战时衿,
一呼同志逾十万,高唱战歌齐从军。
净胡尘,誓扫倭奴不顾身!


注释与赏析
《知识青年从军歌》是一首优秀的抗战歌曲,在1944年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中诞生,现在该歌的曲调已经失传。2009年由于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的热播而广为流传,剧中借用了新四军军歌的旋律。

1、终军,姓终名军,字子云,汉武帝时人。汉书有传言:南越与汉和亲,乃遣军使南越,说其王,欲令入朝,比内诸侯。军自请:“愿受长缨,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。”然终为南越所害,亡时年仅二十余,时人称为“终童”。终军是济南人,现在济南有终军广场。南越国都番禺(今广州市),为南越郡龙川令赵佗所建,佗亦汉人,籍在河北。
2、班超,姓班名超,字仲升。父班彪,兄班固,姊班昭,人称曹大家(gū)者,皆汉之史家。超为抄书小吏时,曾望立功异域以取侯封,故投笔叹息:安能久事笔墨乎?明帝永平十六年,仅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,安五十余城,凡经略西域三十余年,封爵定远侯。
3、轻骑催战云,指班超和郭恂率领三十六名部下出使西域,恩威并施,以强力的手段,多次协助西域各国抵抗匈奴以及亲匈奴国家的入侵,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。有名句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
4、语出《论语·宪问》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;邦无道,危行言孙。”危,高峻也。孔子原意当为表现君子精神的言行,所处为开明盛世,可尽情表现,但邦无道时,说 话要小心,但却不能做君子不该做的事,也就是说无论何时行事一定要端。歌出之时,逢国家急难,意欲鼓励青年表现出古之士的高尚精神。
5、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第一句“纨袴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”诸如“百无一用是书生”等不过读书人之牢骚,此处引用当为激将。
6、累卵,堆迭的蛋。比喻极其危险。语出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 “太子用事,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”。
7、羽檄,鸡毛信也,常指通报战事的急信。鲍照诗《代出蓟北门行》的第一句“羽檄起边亭,烽火入咸阳。”最后一句“投躯报明主,身死为国殇。”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此联想。
8、仿《木兰辞》“脱我战时袍,著我旧时裳。”句(整篇诗作的叙述亦仿《木兰辞》),仍用班超投笔从戎典。
9、“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万青年十万军。”正是知识青年从军时的号召。
10、仿唐代诗人陈陶《陇西行》“誓扫匈奴不顾身”句,鼓舞知识青年参军抗日。旋律。

1943年3月,国民政府立法院公布新的《兵役法》,扩大了征兵范围,缩小了缓役者范围;鼓励青年学生参军,规定学生服役期间保留学籍,使得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消除了学籍的顾虑。
1943年11月23日,四川省三台国立东北大学以赵惠中为首的28 名师生和各中学学生百余人向该县政府请求参加远征军杀敌。1943年11月15日,四川省军管区中将参谋长徐思平出席东北大学“总理纪念周”,发表演讲,谈到在驻印军方面要求知识分子参加的理由,称此乃“加强远征军,打通滇缅路”之需要。当场就有15名男生,4名女生申请参军。徐思平上书蒋介石,建议将青年从军运动推广至整个国统区。
1943年12月,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役署颁布《学生志愿服役办法》,规定:“凡中等学校以上学生志愿服役,应由学生以年满18岁以上为限 ”。
1944年9月,蒋介石号召“十万知识青年从军”,颁布了对知识青年从军的许多特殊优待条例,如对在职人员停职留薪;学生保留学籍;家庭受抗日军人家属优待等。政府在社会上大造声势,报纸、标语加大宣传。
蒋介石1944年10月12日说:“第一,要使一般社会公民改变其过去对于兵役的心理,从而踊跃应征,来充实作战的实力。第二,要使社会民众改变对于中国国民党的态度,认识中国国民党牺牲的精神,因之接受国民党的领导,共同来完成革命的使命,这两层用意后者尤重于前者。
1944年10月21日,蒋介石在知识青年从军大会上,发出了令青年热血沸腾的口号:“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万青年十万军”,一时间在很多地方形成知识青年从军热潮。
此后,青年远征军陆续开赴前线,至1946年秋复员。据曾任知识青年从军、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副监的黄维在《关于青年军的回忆》一文,在从1944年9月动员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,陆续征集入伍的知识青年近十万。

白话译文
---

行者的注解
此歌后来改编为:
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一军军歌

君不见,汉终军,弱冠系虏请长缨。
君不见,班定远,绝域轻骑催战云!
男儿应是重危行,岂让儒冠误此生?
况乃国危若累卵,羽檄争驰无少停!
弃我昔时笔,著我战时衿,
一呼同志逾十万,高唱战歌齐从军。
齐从军,净胡尘,誓扫倭奴不顾身!
忍情轻断思家念,慷慨捧出报国心。
昂然含笑赴沙场,大旗招展日无光,
气吹太白入昂月,力挽长矢射天狼。
采石一载复金陵,冀鲁吉黑次第平,
破波楼船出辽海,蔽天铁鸟扑东京!
一夜捣碎倭奴穴,太平洋水尽赤色,
富士山头扬汉旗,樱花树下醉胡妾。
归来夹道万人看,朵朵鲜花掷马前,
门楣生辉笑白发,闾里欢腾骄红颜。
国史明标第一功,中华从此号长雄,
尚留余威惩不义,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!

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是中国驻印军主力“天下第一军”。新一军的前身为新38师。该师的底子就是宋子文大名鼎鼎的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而来。

特别说明税警总团自组建之后在1932、1937年的两次上海大战中伤亡殆尽,1940年重组之后由孙立人将军任指挥。所以新38师与“一二八”、“八一三”没有什么关系。

1941年底随66军进入缅甸作战,仁安羌一战中,孙将军仅率领一个113团前往解围,以少胜多,大败日军,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,蒋介石、罗斯福、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,由此声名大振,甚至被媒体称为“东方隆美尔”,同时113团也伤亡过半。随后由于远征军指挥混乱,孙立人未随大部队北撤,而是完整撤退到印度。过境时英国军队竟要求新38师解除武装,以“难民”身份入境!孙将军当即回绝,下令加强警戒、准备战斗,后来英军参观了新38师营地,军装虽破却干净齐整,枪械虽差但擦得锃亮,还带来2门迫击炮4挺重机枪。与那些连裤子都扔在逃跑路上的英军绝对天壤之别。英国人一下被折服了,第二天就奏乐鸣炮欢迎。大快人心!

1943年撤退到印度的新22、30、38合编为新1军,首任军长郑洞国,此时新22师也在其建制之中,出国远征的中国士兵,在美英盟军的帮助下,在兰姆伽整军经武,刻苦训练,练就丛林战的过硬本领,日后的新7军军长李鸿作为“兰姆伽营地的开拓者”因为干练坚决而被史迪威称为“东方的蒙哥马利”。
第二次印度缅甸战役,今非昔比的新38师,士兵身强力壮,武器新颖精良,智取强攻,一下冲开野人山的第一关隘“鬼门关”。打扫战场,8名日军生俘,110余名日军被烧死闷死在堡垒内,战胜种种困难,逐一歼灭盘踞在野人山的敌寇,10月29日新三十八师终于突破险峻的野人山。激战90天的孟拱之战,经新38师两昼夜的奋勇拼杀,以胜利攻占而告终。
1944年4月与美军联合围攻密支那,毙敌2000人,俘虏70人。新1军攻击八莫,新38师作为主力,在美国轰炸机的配合下,恶战一个月,与日军一个战壕、一个地堡地争夺,这一仗消灭日军2400余人。盟军当局后来将八莫的一条马路以新38师师长李鸿的名字命名。1944年8月孙立人升新一军军长。

整个反攻战役中战果辉煌:击毙日军联队长以下官兵33000人,打伤75000,缴获大炮186门,战车67台,汽车552台,攻占公路646英里(大约1140公里)。自身伤亡17000余人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战役中曾俘虏日军1200多人,时任新38师长的孙将军对日本俘虏的态度: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,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,全部活埋。只有一人幸存,因为孙将军得知他是台湾人。也让日本人明白,杀降可不是他们的专利。日军后来一听新一军、新38师大名望风而逃。使新1军博得“天下第一军”的美誉。缅北与滇西的反攻战,是八年抗战中,中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,对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。到1945年6月,新一军凯旋回国。
在印度、缅甸的战斗中新1军可以说是占据上风,成军早,驰名中外,许多高级将领都接受过外国颁发的勋章,说白了就是“受洋人重视”,这也难怪,孙立人在西点军校时就和马歇尔等人成为同学、朋友,关系非同一般,二战结束后美军曾经想让新一军代表中国担任驻日占领军,只是国共急着内战才作罢。在东北战绩上不如新六军,另孙立人不是老蒋嫡系,从感情、受重视程度上说老蒋更偏重新6军。最终孙立人也因为派系矛盾调离了新1军,离开了东北,同时调走了几百名骨干亲信,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后,这些人参与对新兵的训练,由此将新一军的传统与练兵方法流传下来,从这个方面考虑,最终还是将新6排在前面。

叫叫未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