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五律]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本条记录 当前有271个赞 |
[唐朝] 李白 |
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 两水夹明镜,双桥落彩虹。 人烟寒橘柚,秋色老梧桐。 谁念北楼上,临风怀谢公。 |
注释与赏析此诗创作时间与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相近,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。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,被赐金放还,弃官而去之后,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,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。唐玄宗天宝十二载(753)与天宝十三载(754)的秋天,李白两度来到宣城,此诗当作于其中一年的中秋节后。 谢脁北楼是南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,又名谢公楼,唐时改名叠嶂楼,是宣城登览的胜地。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,陵阳山冈峦盘屈,三峰挺秀;句溪和宛溪的溪水,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,真是“鸟去鸟来山色里,人歌人哭水声中”(杜牧《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》)。 此诗前六句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,描绘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。首联从大处落笔,写登楼远眺,总揽宣城风光;颔联具体写“江城如画”:以明镜喻秋水的清澈澄明,以彩虹喻双桥的水中倒影;颈联具体写“山晚晴空”:傍晚秋色,山野炊烟,橘柚深碧,梧桐微黄。尾联点明怀念谢脁之题旨,与首联呼应,从登临到怀古,抒发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。全诗语言清新优美,格调淡雅脱俗,意境苍凉旷远。 宣城:唐宣州,天宝元年(742)改为宣城郡,今属安徽。谢脁北楼:即谢脁楼,又名谢公楼,唐代改名叠嶂楼,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,故址在陵阳山顶,是宣城的登览胜地。 江城:泛指水边的城,这里指宣城。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,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“江”。 山:指陵阳山,在宣城。 两水:指宛溪、句溪。宛溪上有凤凰桥,句溪上有济川桥。明镜: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,像明亮的镜子一样。 双桥:指横跨溪水的上、下两桥。上桥即凤凰桥,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;下桥即济川桥,在城东阳德门外,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(581~600年)的建筑。彩虹:指水中的桥影。 人烟:人家里的炊烟。 北楼:即谢脁楼。 谢公:谢脁。 |
白话译文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,山色渐晚时分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。 宛溪与句溪如同明镜环抱着宣城,凤凰与济川两桥如同落入人间的彩虹。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,梧桐树在深沉的秋色里已经枯老。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,迎着萧飒的秋风怀想南齐诗人谢公? |
行者的注解--- |
叫叫未阅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