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其它词牌]笠翁对韵 四支(一)
   本条记录 当前有773个赞
  [清朝] 李渔

泉对石,干对枝。吹竹对弹丝。山亭对水榭,鹦鹉对鸬鹚。五色笔,十香词,泼墨对传卮。神奇韩干画,雄浑李陵诗。几处花街新夺锦,有人香径淡凝脂。万里烽烟,战士边头争保塞;一犁膏雨,农夫村外尽乘时。

注释与赏析
---

白话译文


行者的注解
泉对石shì:泉水和石头都是山间常见的景色。石shì为古代发音习惯,不是现在的第2声。
干gàn对枝:树干,树枝。
吹竹zhù对弹丝:吹竹-吹奏笙箫笛等管乐器,古代这些乐器大都为竹子制成。弹奏琴瑟等弦乐器,这些乐器的主体部分都是丝弦。
山亭tíng对水榭xiè:山亭-山上修建的亭子,可能是提供给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休息的。水榭-水边或水上的亭台,也是供休息和观赏风景的。
鹦yīng鹉wǔ对鸬lú鹚cí:鸬鹚-一种可以潜水捕鱼的鸟,可以驯养来用作捕鱼,也叫“鱼鹰”。
五色笔:南北朝时期,(南朝)梁朝有个才子叫江淹,文章写的非常好,在他晚年的时候,梦见一个叫郭璞pú的人,对他说:“我的五色笔在你这里有许多年了,现在请你还给我。”江淹就从怀里掏出一支笔,还给了郭璞。梦醒之后,江淹发现自己再也做不出来文章了。这也是“江郎才尽”这个成语的出处。另外,“五色笔”或“五色毫”也用来比喻一个人文采很出色。
十shì香词:辽朝时,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为了陷害正直的萧皇后,找人做的十首五言绝句,每首对应身体的一个部分。十shì为古代发音习惯,不是现在的第2声。
泼pò墨对传卮zhī:泼墨-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,将墨挥洒在纸上,如同泼出去一样,展现了奔放的气势。泼pò为古代发音习惯,不是现在的第1声。传卮-传递盛酒的器皿,多为行酒令的时候,谁输了就倒一杯酒当场喝下去。画画(作诗词)与喝酒,都是中国古代文人经常做的风雅之事,边喝酒边创作,也展现了一种大气磅礴,畅快淋漓的样子,比如大画家吴道子就经常边喝酒边作画,又比如李白也经常酒后作诗。
神奇韩干gàn画:韩干是唐朝时的大画家,以画马为特长,其笔下的马极为传神。
雄浑李陵líng诗:李陵是西汉时期的名将,飞将军李广之孙。李陵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的时候,战斗中孤军深入,因寡不敌众被俘虏,投降了匈奴。后来,李陵在匈奴遇到被扣押了十几年,始终未投降的苏武,很是钦佩他的气节,等到苏武得到机会能够回西汉的时候,李陵为其摆酒送行,并作诗,此诗雄浑、悲凉,为自己无法回到故乡而感慨万千。
几处花街新夺duò锦:这个典故是,有一次武则天到洛阳龙门赏花,要大臣们写诗,说谁先写好就赏赐锦袍一件。东方虬写的很快,第一个写好,武则天就把锦袍赏赐给了他。东方虬刚拿到手的时候,宋之问也写好了,而且武则天认为宋之问写的诗比东方虬更精彩。于是,宋之问就去抢东方虬手里的锦袍。夺duò为古代发音习惯,不是现在的第2声。
有人香径淡凝níng脂zhī:香径-飘着花香的小路。淡-淡淡的化妆。凝脂-凝固的油脂,比喻人的皮肤十分细嫩。
以上这两句,正好是才子对美人,是中国古代风雅诗词常用的题材。
万里烽fēng烟,战士边头争保塞:烽烟-边境上烽火台,在敌人来犯时燃起烽烟(又叫狼烟,一般白天用烟,晚上用火),作为预警信号传递给附近的军队。边头-边疆,国土的尽头。争-争先恐后,即敌人来犯的时候,战士们纷纷动员起来,准备打仗。保塞-驻守在边塞,保卫(守卫)边疆。
一犁lí膏gào雨,农夫村外尽乘chéng时:膏雨-“春雨贵如油”的意思,“膏”是指“肥沃的”,比喻春雨给土壤增加了肥力。膏gào为古代发音习惯,不是现在的第1声。乘时-春雨过后,农夫乘着这大好时机,赶紧去犁地、播种,忙春天里的农活。
以上这两句话,一个是“万里”这个等级的宏大场景,一个是“一犁”这个等级的微观场景,一个是前方打仗这样的大气势,一个是后方生产这样的小清新,对仗十分工整,且各有特色。

叫叫未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