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五言诗]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
   本条记录 当前有599个赞
  [唐朝] 杜甫

纨绔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丈人试静听,贱子请具陈。
甫昔少年日,早充观国宾。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
赋料扬雄敌,诗看子建亲。李邕求识面,王翰愿卜邻。
自谓颇挺出,立登要路津。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。
此意竟萧条,行歌非隐沦。骑驴十三载,旅食京华春。
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。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。
主上顷见征,欻然欲求伸。青冥却垂翅,蹭蹬无纵鳞。
甚愧丈人厚,甚知丈人真。每于百僚上,猥颂佳句新。
窃效贡公喜,难甘原宪贫。焉能心怏怏,只是走踆踆。
今欲东入海,即将西去秦。尚怜终南山,回首清渭滨。
常拟报一饭,况怀辞大臣。白鸥没浩荡,万里谁能驯?


注释与赏析
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(公元748年),时杜甫37岁,居长安。韦左丞指韦济,时任尚书省左丞。他很赏识杜甫的诗,并曾表示过关怀。天宝六载(公元747年),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,李林甫命尚书省试,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,并上贺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。杜甫这时应试落第,困守长安,心情落寞,想离京出游,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。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,倾吐了仕途失意、生活潦倒的苦况,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。
天宝七载(公元748年),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,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,希望得到他的提拔。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,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,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“二十二韵”,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,就决心要离开长安,退隐江海。杜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,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。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,结果却是处处碰壁,素志难伸。青年时期的豪情,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,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。
纨绔:指富贵子弟。
不饿死: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。
儒冠多误身: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。这句是全诗的纲要。
丈人:对长辈的尊称。这里指韦济。
贱子:年少位卑者自谓。这里是杜甫自称。
请:请允许我。
具陈:细说。
“甫昔”两句,是指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杜甫以乡贡(由州县选出)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。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,就已是“观国之光”(参观王都)的国宾了,故白“早充”。“观国宾”语出《周易·观卦·象辞》:“观国之光尚宾也”。
破万卷:形容书读得多。
如有神:形容才思敏捷,写作如有神助。
扬雄:字子云,西汉辞赋家。
料:差不多。
敌:匹敌。
子建:曹植的字,曹操之子,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。
看:比拟。
亲:接近。
李邕:唐代文豪、书法家,曾任北海郡太守。杜甫少年在洛阳时,李邕奇其才,曾主动去结识他。
王翰:当时著名诗人,《凉州词》的作者。
挺出:杰出。
立登要路津: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。
尧舜:传说中上古的圣君。这两句说,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,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,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。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。
“此意”两句是说,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。我虽然也写些诗歌,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。
骑驴: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。
十三载:从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杜甫参加进士考试,到天宝六载(747年),恰好十三载。
旅食:寄食。
京华:京师,指长安。
主上:指唐玄宗。
顷:不久前。
见征:被征召。
歘然:忽然。
欲求伸: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,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。
青冥却垂翅: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。
蹭蹬:行进困难的样子。
无纵鳞: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。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,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:天宝六载(747年),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,杜甫也参加了。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,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,还上表称贺:“野无遗贤”。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。
“每于”两句是说,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,极力加以奖掖推荐。
贡公:西汉人贡禹。他与王吉为友,闻吉显贵,高兴得弹冠相庆,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。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,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。
难甘:难以甘心忍受。
原宪;孔子的学生,以贫穷出名。
怏怏:气愤不平。
踆踆:且进且退的样子。
东入海:指避世隐居。孔子曾言: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。”(《论语》)
去秦:离开长安。
报一饭:报答一饭之恩。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(见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),汉代韩信报答漂母(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),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。
辞大臣:指辞别韦济。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。
白鸥:诗人自比。
没浩荡: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。
谁能驯:谁还能拘束我呢?

白话译文


行者的注解
---

叫叫未阅